一条生产线拯救一座矿山
在贺州市祥龙石业企业车间,工人们在忙碌生产来自美国、日本的订单。一名工人手指着刚生产的人造大理石说:“仿石技术达到‘源于石材,高于石材’水平,拥有大理石的逼真效果,能替代天然石材。”
2007年之前,部分矿山开采企业无节制、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地开采矿山,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材不仅被大量浪费,而且开采引起的植被破坏也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。为保护环境,平桂管理区大力治理整顿、整合、关闭小矿山,并通过建园区和招商引资,大力引进大型石材加工企业及下游产品企业,将石材行业产生的生产废料变废为宝。据祥龙石业一工人介绍,企业一条生产线每天可消化100多吨废弃石料,日产人造大理石3000多平方米。
在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,去年成功引进投资50亿元的南辉、锦宏岗石、冠成蒸汽沙灰砖、华砻树脂等20多个碳酸钙产业相关项目在加快建设进度。据介绍,该示范基地照“12366”产业发展思路,即围绕一座矿山,建成西湾园区、旺高园区平桂分园两个园区,打造基础材料板块、新材料板块、配套产业板块三大板块,涵盖大理石板材及工艺品加工、碳酸钙粉体加工、人造岗石加工、复合材料及制品加工、机械制造及配套、物流及商贸会展六大产业,力争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,打造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人造岗石生产基地。截至去年底,该示范基地由原来的20多家企业发展到现有各类石材加工企业549家,其中规上企业27家,完成工业总产值52亿元,同比增长16.1%。
一座矿山托起一座新城
在秀美的富江河岸旁,一个“工业立区、富民强区”的巨大公益广告牌矗立在文化广场。这里正是集行政办公、休闲娱乐、旅游于一体的平桂新城所在地,也是平桂矿务局旧址。
已经从平桂矿务局退休了的陈大爷回忆,曾有“中国锡都”美誉的平桂,商贾云集,文人流连,市井之声不绝于耳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务工。但平桂矿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“半产半停”,锡、钨等资源逐渐枯竭,平桂矿务局走上关闭破产、重组之路。
此时,平桂人站在了迷茫的十字路口。但他们并没有回避问题,而是想尽办法加大望高、西湾、黄田一带矿山探明开发。储藏26亿立方米大理石,这一潜在的资源让人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契机。并于2007年9月经自治区党委、政府批准,成立平桂管理区,行使相当于县(区)政府管理职能。从此,一场新城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大战在平桂大地拉开了序幕。
该管理区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回忆:“条件艰苦却充满快乐。虽然干部职工分别来自钟山、八步、富川、昭平等不同的地方,但很团结,一心想着把平桂新城建设好。经常‘5+2’‘白+黑’工作,100多人要完成上千人的工作量。”开拓者沿用老矿务局的低矮瓦房或租借民房作生活住房、办公用房,开始了平桂发展的艰辛创业。如今,该管理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新城美景如画,高楼林立,人车如织;企业争相入驻碳酸钙产业基地,一批石材加工、粉体、新材料等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。
一座新城造福一方百姓
新城的变化日新月异,新城的进步有目共睹。平桂管理区以“五横五纵”的新区道路架构和“五轴四片”的新区功能布局以及“一江两岸”城区发展格局,高容积率、高绿化、高配套、低密度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,推进总投资近30亿元的新城项目建设。国库支付中心业务用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,平桂高中迁建等重大项目在加快建设,平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,整个新城建设如火如荼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。
目前,该管理区公路总里程已达828.2公里,公路密度达40.96公里/百平方公里,从新城文化广场开车到贺州市中心仅用10分钟时间。四通八达的交通串联着辖区三个工业园区及各旅游景点和钟山、八步等周边县(区)乡镇。“250公里旅游经济辐射圈”通过贵广高铁快速融入整个珠三角地区。平桂新城就顺着这些畅通的道路网络顺利地走出贺州,走出广西,走向全国各地。
平桂管理区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,贺州将发挥向东开放的排头兵作用,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的重要门户和枢纽,而该管理区将在新城建设、碳酸钙产业、特色农业等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党工委书记韦升安指出:“加快平桂新城、工业园区开发,完善路网、电网、桥梁等基础设施,健全学校、医院、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,建成山水园林城、生态休闲城、产业聚集城、文化特色城。”管委主任何运安要求抓住国家资源枯竭城市、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等机遇,围绕“更高、更活、更快、更好”加快新平桂开发建设步伐。